我們來想象一下印刷產業的未來腳本,會是怎么樣的光景?
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商業印刷收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印刷同行都感覺得到了。
有產品銷售就得有包裝盒和標簽,各行各業不會消失,那么未來只剩下包裝印刷嗎?未來說印刷,就是今天的包裝印刷嗎?
商業印刷會因為電子書和電子媒體的持續發展而式微嗎?看到那先生新聞業的預測腳本里,新聞網站、網絡日志、社交網絡、小區網站大部分都是免費的,許多內容捆綁在網絡流量里,或是干脆利用內容吸引來的流量和電信公司拆賬,今天終端客戶已經把免費內容當成理所當然,內容擁有者也會發現和電信公司合作比和出版社合作有錢賺。
因為,電子內容放在云端服務器里,一個人下載和百萬人下載,沒用任何固定成本的差異,可是印刷得有紙張、油墨、裝訂、運送的固定成本,任何的高明營銷法術都無法把這些成本搬運到美麗的營銷節目里面去隱藏起來。
最近,國內外調查單位提出的數據,多傾向與電子書的成長趨緩,逐漸到頂,紙質書的衰退漸漸變慢,就要到底了。大家對這些數劇疑惑不解,紙本書除了人們閱讀習慣的延續之外,幾乎找不到任何比電子書更優勢的特點。
出版社發行書,在企劃之初就鎖定特定的讀者,消費者買書也有自己的閱讀興趣范圍,基本上一本書在不同的市場里,賣出幾千本或者幾萬本都有可能,相對于十幾億的大眾讀者,只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根蘆草。
仔細想想上述想象,本來會買書的消費者就是極少數,電子書閱讀器很好用又方便,影響所及,一定有一部分是原來喜歡買書的讀者改變習慣,轉而看電子書放棄紙本書,但是本來就是極少數的一部分,本來就不可能是電子書市場的主力。電子出成長的的絕大部分主力一定是那些從來不買書的消費者,紙本書讀書還是會買紙本書。
紙本書的減少也來自移動裝置,提供各式天南地北的精彩內容,分食了看書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存在越久的需求,消失得越慢,流行常常曇花一現,但是北京烤鴨卻可以支撐無數家百年老店。紙本書的需求有千年的歷史,要消失也要等到出生時沒有互聯網的所有世代都駕鶴西歸以后。
商業印刷的式微,確實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但是用印刷來傳遞小企業的地域性商業信息的需求,永遠會存在。一家小餐館,一間面包烘焙店,一間棋牌室要利用大眾點評,或者利用網絡大數據去吸引全國客源應該沒有必要,如果只想通知方圓幾公里的鄰居,還不如自己去發個傳單,交代清楚自己的特色和地點,近鄰的客源才是這些微型企業最重要的生意。
國內各個城市都有幾家合版印刷,主要的業務就是彩色單頁,還有許多專門印刷商業畫冊的印刷廠,服務對象都是這些小企業,傳遞商業信息的印刷需求,說不定紙本書消失以后,這樣的商業印刷需求都還綿綿不絕呢!
和幾位朋友聊印刷現狀,有一位同行提出,從整個行業的氛圍推算出,大約10%的印刷廠 已經突破了發展的束縛,正在努力前進,40%還在努力尋求突破,30%正在熬著,20%等待 轉行或者準備下課,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佐證,但大多數人同意這樣的比例分配。
英雄所見略同,那么印刷廠數目要減少的趨勢,應該不是空穴來風,20%的落后者下課 以后,印刷生意的腳本會是什么模樣呢?
如果我們把腳本的基礎放在互聯網的影響上面,應該沒有人反對。已經有那么多印刷電 商重整旗鼓,在誓師大會上廣邀四方英雄,一起結盟進軍網絡未來,對30%和20%的落后者 來說,形成了更大壓力。
互聯網一定會改變印刷的產業結構,因為網絡改變合作的關系輕而易舉,網速越快越容 易。
如果未來網絡上印刷訂單越來越多,有能力接單的網絡印刷門戶不可能有10萬個,假設今 天登場的電商都成功了,也不超過1000家。
可以想象的腳本是訂單集中到少數的接單大戶,這些大戶即使自己有再多的印刷機,也不 足以應付產量的需求。
有設備的印刷廠爭取和接單大戶的“合作”勢必成為未來競爭的主軸戲碼。
如果印刷廠沒有ERP,如何與接單大戶利用網絡來交接信息,核算數據?
如果印刷廠的ERP無法管理生產,一天來了100筆訂單,可以找人將訂單鍵入ERP,如果一 天來了300筆就要多找一些人,那來了500筆訂單怎么辦?
網絡接單大戶都是電腦管理訂單和文件,印刷廠如果無法利用電腦管理,就得人工管理, 當網絡合作成為競爭主軸,合作效益往往比今天生產的效率和業務的能力還要重要。
印刷需求可能百年不會消失,只要不成為落后者,還有許多年的時間可以做印刷生意。但印 刷企業如果沒有訂單管理,生產流程和ERP無縫銜接的一套系統,就得用人來銜接,等到網絡 印刷成熟時,究竟誰是落后者,還不知道呢!